免疫熒光技術(shù)(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)是在免疫學、生物化學與顯微鏡技術(shù)的基礎(chǔ)上建立起來的一項技術(shù)。用熒光抗體示蹤或檢查相應抗原的方法稱為熒光抗體法;用已知的熒光抗原標記物示蹤或檢查相應抗體的方法,稱為熒光抗原法。這兩種方法總稱為免疫熒光技術(shù)。但實際工作中熒光抗原技術(shù)應用很少,所以常將熒光抗體技術(shù)稱為免疫熒光技術(shù)。
在一張切片上對兩個抗原進行標記,即為免疫熒光IF雙標,可直接在組織切片、細胞涂片或培養(yǎng)細胞爬片上原位顯示某些蛋白質(zhì)或多肽類物質(zhì),普通方法免疫熒光雙標要求一抗來源不能相同,若是相同,二抗無法區(qū)分。不同的一抗對應標記不同顏色,可以用于定位兩種不同的抗原。
免疫熒光單標-腫瘤ROS
免疫熒光單標-C-Fos紅_腦
免疫熒光染色及成像分析是研究組織形態(tài)和組織原位抗原表達不可或缺的檢測技術(shù),廣泛應用于臨床病理和醫(yī)學及生物學研究的各個領(lǐng)域。凡是可以作為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質(zhì),如:蛋白質(zhì)、多肽、氨基酸、多糖、磷脂、酶、激素、病原體及受體等,都可以在細胞、亞細胞水平檢測到。
免疫熒光技術(shù)根據(jù)抗原抗體特異性結(jié)合的原理,先將已知抗體(或抗原)標記上熒光基團,再利用這種熒光抗體(或抗原)作為探針來檢測固定細胞或組織內(nèi)的相應抗原(或抗體)。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,當抗原抗體復合物中的熒光素受激發(fā)光照射后,會發(fā)射出一定波長的熒光,從而確定靶抗原(或抗體)的性質(zhì)與定位,還可利用定量技術(shù)(如:流式細胞儀)測定含量。
脫蠟與水化-抗原修復-血清封閉-孵育一抗-孵育二抗-DAPI染核-封片-顯微鏡鏡檢。
1、提供固定合格的樣本。組織離體后,選擇合適的固定液立即固定,固定液的量建議大于組織體積的10-15倍,新鮮標本用合適的容器固定24-48h,大標本固定12h,再切開固定。標本常溫(24℃左右)或冷藏(4℃)固定,切勿冷凍結(jié)冰,固定樣本常溫運輸送樣。
2、涂片和爬片必須充分固定,石蠟切片實驗前需充分脫蠟。
3、提供準確的抗體信息。
1、客戶提供的抗體,要求先做預實驗,除了正式實驗樣本外,需客戶提供預實驗樣本(預期高表達,蠟塊和切片皆可)和陽性對照(若不能提供,可以協(xié)商由我司提供)。
2、抗體:一般指一抗(客戶檢測目的蛋白),需要客戶提供準確的抗體名稱、品牌貨號,根據(jù)抗體貨號可以確認抗體的應用(檢測種屬和檢測方式)是否符合基本要求,否則存在風險,具體以預實驗為準。接收抗體時,需確認抗體體積與保存溫度,建議至少10μl,多余可返還。二抗由我司提供,若客戶提供特殊來源的一抗(如:綿羊來源),需客戶提供相應二抗。
3、預實驗,通常采用3+1+1模式,即三個濃度梯度,一張陽性對照,一張空白對照。預實驗確認效果后,再做正式實驗,預實驗我司可提供免費掃描并放置于服務(wù)器(可用網(wǎng)頁直接瀏覽)。預實驗結(jié)果優(yōu)先由客戶自行確認,并選擇正式實驗濃度,我司可協(xié)助推薦,但不對最終結(jié)果作保證,預實驗和正式實驗間隔周期不要太久,建議連續(xù)三周內(nèi)完成。
4、同一個抗體用于不同種屬、不同臟器,濃度都需做預實驗確認(可以減少濃度梯度)。
5、正式實驗的趨勢我司不做保證。